第十五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战略思想,科学解答了“中国想要建设什么样的世界”的时代课题,给出了21世纪全球治理的“中国方略”。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厚思想渊源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赋予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新的时代意义,扩充中国当代外交思想的智慧宝库。
1.中国传统文化的“和”思想
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睦、爱好和平、倡导和谐,“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数千年文明史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和”文化。“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习近平主席在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时,提出伙伴关系要“平等相待、互商互谅”,文明交流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就是对和平、仁爱、天下一家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认为,只有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构建起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即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正是对这种“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只有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命运共同体模式,才是一种真正的共同体,才能真正推动人类自我解放以及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3.当代中国外交思想的升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就与晚清、蒋家王朝“跪在地上”的外交毅然决绝,“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些历史画面虽然历经沧桑却越发鲜活,值得人们永远铭记。20世纪末期,“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概念的相继出台,彰显着中国始终如一反对以强凌弱、爱护和平的外交传统。一路走来的新中国始终谨记“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追忆这段历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并非空穴来风,其哲学基础和价值观理念,恰恰是对新中国一以贯之和平外交政策的继承、诠释和发展。该构想具有良好的历史根基,于中国五千年优秀的历史文化中获取滋养,于民族百年的历史苦难中萃取共识,于新时代和平的历史政策中建构升华。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引领价值
当前世界发展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并洞察人类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大势,科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了人们心中最大的困惑。
1.全球治理乱象丛生
“凄凄惨惨戚戚”,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型和非传统型世界难题交叉叠加,诸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艾滋病、埃博拉、粮食安全等传统型问题日渐严峻;一些核扩散、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外空探索、极地开发等非传统型全球问题也层出不穷。
西方“普世价值”造成国际失序。近年来经济低迷、恐怖泛滥、文明冲突,以及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地区动荡等现象,已凸显出“普世价值”引领下国际秩序排他性的致命缺陷。国际形势最动荡的2016年,全球化受挫、地区化逆转、民粹主义抬头、“黑天鹅”不断飞出。可以说,世界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未来的世界将走向何方?这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2.中国道路独树一帜
“映日荷花别样红”,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发展举世瞩目。
特别是近五年来的发展,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为中国参与国际治理、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实力基础。
3.中国方案呼之欲出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公正新秩序的美好期待,因此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和强烈支持。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远指导意义
“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勾画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美好前景,郑重宣告中国将开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新征程。
1.共建全球发展新秩序
国家只有大小之别,没有高下之分;文明只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必须秉持共商共建的发展新理念。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的讲话中,已经系统阐述了推动构建全球公平正义新秩序的中国方案。在经济方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政治方面,着力解决恐怖主义、难民问题、武装冲突等急切而棘手的重大问题。在文化方面,所有文明都是世界这个大花园里一朵盛开的花,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不要贬低和歧视任何一种文明,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2.共治全球发展新环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提是必须有一个适宜人类长期居住的美好自然环境。从目前人类所能达到的最前沿的科学研究结果看,除了地球以外尚未发现适合人类居住的其他星球。工业化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新纪元,也为此付出惨痛代价:环境被严重污染、资源消耗殆尽、人口大爆炸,地球正变得千疮百孔,十分脆弱。应对全球突出的生态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
3.共享全球发展新成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中国早就意识到,“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 因此,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派出维和部队、支持非洲建设,将共赢共享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
撰稿:河南科技学院 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