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中美博弈的时代真的来了吗
2018年以来,由美国一手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大有“你死我活”白热化之势,双方在处理地区间冲突以及国际问题上也时有针锋相对之举。中美博弈的时代是否真的到来?这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经济领域硝烟弥漫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经贸关系一直在两国之间扮演着压舱石与推进器的角色,但是,点燃2018年新一轮中美“战火”的恰恰是经贸。
1.风云突起经贸摩擦不断
2017年8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声明,宣布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启动对中国的调查,很多专家认为这是本轮贸易战的前哨战。2018年3月9日,特朗普签署关税法令,对价值30亿美元的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3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特朗普当场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投资并购。当天,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拟对自美国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其中计划对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产水果、猪肉、葡萄酒、无缝钢管和另外100多种商品征收关税。这标志着新一轮中美贸易战就此开启。
2.美国层层加码挑衅升级
回顾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逐步升级,每一次都是美方主动挑起。当然,“来而不往非礼也”!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针对美国的肆意挑衅,中国政府均会宣布予以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关税反击。到9月底,中美贸易战已达白热化。
3.中国步步为营从容应对
为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2018年2月至6月,中方与美方进行了四轮高级别经贸磋商,并于2018年5月19日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就加强双方经贸合作、不打贸易战达成重要共识。但美方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反复无常、出尔反尔,竟公然背弃共识,坚持与中方继续打贸易战。贸易战变得更加复杂。
二、大国交锋恩怨情仇
2018年中美贸易战是大国矛盾的集中迸发,在新时期,两国面临新的问题、新的困惑。贸易角力的背后既有旧的夙怨,也有新的争端。
1.大国崛起的暗战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他也一再重申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但美国依然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当成了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最大挑战者。
2.尖端技术的竞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点燃改革的引擎,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手段。美国认为科技创新是中国崛起的短板,只有把中国的高科技扼杀于摇篮才能阻止住中国发展的脚步,贸易战只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政治制度的较量
美国从未放弃对中国“和平演变”的图谋,而且现代传播技术改变了过去的模式,互联网传播速度之快,前人难以想象。中美之间政治制度的较量从未停止,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依然尖锐。
三、管控分歧未来可期
习近平主席说,中美两国利益深度交融,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确,两国共同经历了40年的风风雨雨,每次冲突之后都能峰回路转。面向未来,两国只有携手前行,才能造福两国人民,造福世界人民。
1.共谋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今天,大量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人类共同面对,诸如全球变暖、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跨国犯罪等,早已溢出一国范围,不同种族、信仰、国籍的人类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之中。
2.求同存异,寻求最大公约数
中美两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目前仍存在很多分歧,但是利益永远大于分歧,在互相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础上,管控分歧,加强合作,求同存异,寻求两国最大公约数,有利于两国良性发展。
3.互利共赢,造福两国人民
2018年11月1日,在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两国经济团队要加强接触,就双方关切问题开展磋商,推动中美经贸问题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本文摘自《2019年大众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