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欧洲车企“后院” “河南造”纯电动汽车驶入德国
6辆红色专业轿车托运板车一字排开,一辆辆轿车缓缓驶入专业轿车托运板车,很快装车完毕……4月20日,记者在中国速达纯电动汽车出口德国发车仪式现场看到,在参会中外来宾见证下,装载着首批200台SA01BC三厢车型的卡车缓缓开出,带着中德两国人民的殷切期盼,将从天津港发运向德国北威州-杜塞尔多夫,标志着速达纯电动汽车正式进入德国市场。
据了解,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速达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是国内较早进行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企业,也是河南省首家、全国第11家获得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双资质”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速达造车有“十年磨一剑”之称。速达公司累计获得各项发明专利100余项,已掌握并应用整车集成、整车轻量化、整车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系统、驱动及控制系统、正向设计开发六大核心技术和能力。今年1月,速达SA01BC纯电动汽车整车及所属零部件正式通过欧盟WVTA认证,可以在欧盟国家终端销售。此次出口德国的速达SA01BC纯电动汽车科技感十足,配备了符合时尚潮流科技的智能互联系统,支持人机语音交互、远程控制以及丰富的在线娱乐功能。
河南省新能源客车多年稳居国内第一位,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截至2019年底,该省具有资质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改装车生产企业23家,全年新能源乘用车生产3.31万辆,同比增长127.17%。“速达公司自去年取得国家生产资质以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好的发展态势实属不易,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汽车生产国家及企业纷纷加快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我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也是实现我国由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希望速达公司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河南省工信厅副巡视员姜永波说。
德国议员、原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区主席约尔根·比索表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德国联邦政府对新能源客车的补贴很小。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政府的政策的推动下,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都趋于成熟。速达纯电动汽车产品性能稳定,设计先进,我们已经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
“三门峡市注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突出把支持速达电动汽车项目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从政策、资金、战略合作伙伴、领导力量等方面予以切实协调和全力帮助,促进速达公司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介绍说,早在2016年德国举行的首届“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活动上,速达纯电动汽车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本土纯电动汽车品牌在活动中展出,受到参展商青睐。随后,速达公司与德国汽车研发中心深入交流纯电动汽车及其核心零部件,亚琛工业大学、FEV汽车科技集团在内的多个世界著名科研中心前来与速达寻求技术合作。
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一方面,出口订单在减少。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受阻,进口原材料、零配件存在困难。河南省商务厅厅党组书记、厅长马健表示,“越是面对压力,越要坚定不移的走贸易高质量发展之路。欧洲是汽车和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出口战略的重要目的地,速达电动车出口德国展示着‘中国制造’‘河南制造’正在深度融入并影响世界,‘中国担当’正在为世界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外贸新业态逆势上扬,民营企业韧劲更强。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鼎力支持下,速达公司自复产复工以来,10日内恢复单班日生产150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效能,满血复活,一季度生产4000辆纯电动汽车,实现“开门红”,预计全年产销5万辆纯电动汽车,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同时,与德国DCKD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新能源汽车销售协议,初步计划今年全年向德国出口1.2万辆速达纯电动轿车,出口创汇9亿美元。
在各界大力支持下,对于企业发展,该公司董事长李复活信心满满地表示,“速达公司将会持续努力,一方面发挥企业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强与欧洲企业的‘互联互通’,送产品出国门,迎技术进企业,创造‘一带一路’沿线多国企业共谋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也将推动与沿线各国企业的对接与耦合,发掘新兴市场,促进企业投资与共荣。”(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