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微宣讲】“保”得好才能“稳”得住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中央首次提出“六稳”是在2018年7月,当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忧。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这六个方面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都面临外部冲击的风险,稳得住,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目标。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中国及全球经济都带来极大的冲击,就业困难、经济主体陷入困境,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保”就是在全球困难的情况下,保住中国的经济基本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从“六稳”到“六保”是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研判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的切合实际的要求。
“稳”是大局,“保”为底线。“六稳”和“六保”的指向一致,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但着力点有所差异。“六稳”立足于经济发展,国际经济环境可能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稳中求进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六保”是疫情冲击下的具体任务,是“六稳”的着力点,凸显了一种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
“六保”从字面看似乎是偏于保守,但在目前严峻的形势下,却是积极的、进取的目标任务。在国际疫情和经济形势都不明确的情况下,稳住经济基本盘就是保住生产力,保住社会发展的根基,先能够不倒下,才能够谋发展;保民生底线,既是从社会稳定考虑,也是从促进经济发展考虑,经过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已经逐渐走出一条民生改善、拉动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发展路子。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和保市场主体的任务是相辅相成的。保居民就业是第一位的;而保居民就业的目的又是为了保基本民生;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保住了上亿市场主体,才能保障就业和基本民生。保住了就业和民生,居民有了收入,就会拉动消费、稳住市场需求,从而又有利于保市场主体。
保粮食能源安全就是要保障基本物资的供应,不至于因为物资短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就是要保障中国经济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国际环境不稳的情况下,尤其要避免“受制于人”;保基层运转就是保障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保”住了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基层的运转,就“稳”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