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讲 中美分歧与破局
2019年,中美建交40周年,同时也是十分艰难的一年。特朗普政府继续大打贸易战,中美关系经历了严峻考验。美国国会众议院接连出台所谓“2019年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和“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国政府强烈愤慨,奋起反制。中美关系到底如何走出困境,实现破局,不仅事关两国和两国人民,也必将深远影响世界的发展和稳定。
一、斗折蛇行四十载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回望,中美40年交往历程可谓蜿蜒曲折,形如北斗,状如蛇行。1971年,毛泽东果断决策,邀请美国国家乒乓球队访华,以“小球转动大球”。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一周多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始了两国正常化交往。
1.大国博弈,暗中角力
40年来,中国曾品尝两国交往带来的甜蜜,经济互融互惠,交流成果累累;也经历数次两国交恶的痛楚,美国全面对华制裁、对台军售、轰炸南联盟大使馆等等,我们至今都难以释怀。但这一切,都尚在可控范围之内。然而近几年,这种局面被陡然打破。特别是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开始转向围堵中国。在对华政策上霸权主义显露无遗,胡乱地给中国贴上“修正主义大国”“贸易恐怖主义者”等标签,妄称中国是“全球经济侵略者”,悍然在贸易领域挑起争端,并迅速波及其国内政治、地缘战略等诸多领域,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中美关系面临严峻挑战,固然有贸易摩擦等利益碰撞的原因,也有实力均衡的天平向中国加速倾斜的国际博弈因素,但主要障碍应该是两国不同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中美两国以及人民之间,在相互理解和沟通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障碍,进而导致猜忌、隔阂甚至摩擦。几十年前中美两国相互隔绝时,对方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基本上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无法实际渗透到本国社会。但当中国在经济和社会交往方面日益融入全球化国际事务时,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反而显得更为突出。
2.美国刁难,摩擦升级
当前,由特朗普政府一手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并没有因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而消除。这是在全球化时代权力转移背景下,霸权国预防性打压崛起国以维护自己优势地位的战略举措,在对外交往中“老大”打压“老二”几乎成了美国政治的铁律,前苏联、日本都曾深受其害。改革开放30余年后,中国终于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让美国感到芒刺在背,必欲除之而后快。在此背景下,美方无视全球化时代全球产业转移及“9·11”后发动耗资巨大的反恐战争等因素带来的中美贸易失衡的事实,一味指责中国所谓“强制技术转移、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等,蛮横要求中国进行其所谓的“结构性改革”,甚至拿作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交流开刀,利用所谓中方担忧因经贸“脱钩”重回地缘政治冲突和意识形态“冷战”的心理挟私要价。
美国层层加码,叠加式加征关税。对中国500亿美元的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在遭到中方反击后又对中国2000亿美元的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进而在第十一轮谈判破裂后将税率立即提升到25%,并启动对剩下的320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的程序,这在世界贸易史上绝无仅有。过去三年间,特朗普和他的团队观点极端,做法极端,从产业问题上升到技术问题,从技术问题上升到增长模式,从增长模式上升到制度和文明,这种全方位的冲撞表明了特朗普团队在处理大国关系当中的极端霸权和自私心理。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在即,特朗普政府仍会打中国牌,中美经贸摩擦还有可能升级和加剧。
3.对抗加剧,弥合不易
过去美国即使和中国有冲突、有矛盾,甚至发展为危机,都只是在政策层面的冲突和对抗。而现在两国的对抗,是美国对于中国的崛起和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产生了一种非常大的恐惧感,所以开始了对华全面施压。在科技上,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所谓禁止出售美国产品的“实体清单”,全面阻断美国企业与华为的商业往来。在台湾问题上,美众议院通过“台湾保证法”,怂恿台驻美机构“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更名为“台湾美国事务委员会”,频频触碰中国的底线和核心利益。在金融上,美国通过高举关税大棒制造恐慌情绪,让国际资本加速撤出中国。在外交上,拉拢欧日发表美欧日三方联合声明,向中国展示美与其主要盟友在对待“非市场导向的政策与做法”上的立场一致。在军事上,在南海开展所谓的“自由航行”,不断向中国挑衅,损害地区和平与安全。有专家认为,中美已无限接近于全面对抗。
二、极限施压为哪般
中美经贸合作内容广,利益交融深,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经贸摩擦。过去,两国能通过谈判磋商,回应对方关切,消除经贸摩擦。然而这一次,美方却抛弃双方达成的合作协定,多次出尔反尔,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悍然发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贸易战,并威胁继续扩大加税范围与幅度,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给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
1.利益敲诈,奉行“美国第一”
许多人将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看作中美之间的经济事件,实际上经济只是表象,中美在思想理念上的碰撞、意识形态上的争锋,才是贸易摩擦发生的实质。“美国第一”思想是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时提出的,目前已经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方向。从特朗普执政以来的表现看,“美国第一”的实质就是一切以美国利益为主,只要对美国有利,就可以完全不讲信用,不要公平,不要正义。
尽管美国从中美双边合作中取得了巨大经济利益,但美国政界一些人却以零和博弈观点看待双边经贸合作,把国内收入差距扩大等内部问题归咎于“中国抢夺了就业机会”,认为美方“吃亏了”。近年来,美国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保护主义,在解决中美经贸问题方面,美国更是无视中国表现出的极大诚意,背弃双方达成的共识,单方面发起贸易战,其直接动机就是企图迫使中国在贸易投资上进一步对美扩大市场准入,增加购买美国产品,从而使美国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借机对外转移美国国内矛盾。
2.战略遏制,追逐“单极世界”
美国做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为了维护其“单极”世界的独霸地位,一直防范任何可能追赶它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综合国力上升,美国对华认知与情绪全面转向,重新定义了中美关系。2018年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把中国定位成美国长期的“战略竞争对手”。在美国眼里,与中国贸易等同于与敌人做生意,贸易战不仅是美国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手段,也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关键抓手。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美国社会中出现了中国崛起会取代美国国际地位的担忧。中方虽然屡次明确表示永远不称霸,但美方却将中方看作“修昔底德陷阱”中的一员,遏制中国的发展就成了其国家战略之一,而贸易摩擦被特朗普政府作为遏制中国崛起的法宝。
3.模式打压,穷极“霸凌主义”
美国从维护其全球霸权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发展模式横加指责。美国污蔑中国发展模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无端指责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存在强制性技术转让要求,肆意批评中国的产业政策。美国在推行自己产业政策的同时,却对别国正常的产业政策横加指责,再次凸显了美国的“霸凌主义”。
在国际经济领域,美国把国内法置于国际法之上,不是通过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而是用单边主义措施处理中美经贸分歧,公然践踏世贸组织规则加征关税。美国无视中国信守入世承诺、遵守多边经贸体系规则和倡导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努力,却称中国是国际规则的“修正主义”,挑战了美国主导的国际经贸体系。为此,美国在发动贸易战时施展出舆论战、关税战、科技战等打压中国,究其动机,就是要通过舆论战把中国发展模式污名化,通过关税战、科技战逼迫中国改变原有发展模式,企图让中国全面受制于美国。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
改革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美方即使通过加征高额关税和禁止本国企业与中企合作来切断两国经贸往来,也难以裹胁世界其他国家跟随自己封堵14亿人口的中国大市场。何况当今的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对于美方肆意挑起的贸易摩擦和战略遏制具有极强的分析预判和抗压能力。
1.斗则俱伤,和则两利
中美作为国际体系中最主要的崛起国和国际体系现存的主导国,一个是火车头,一个是发动机,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用和平的方式来处理。两国贸易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休戚与共的关系,经贸合作具有全面性。美国是中国最大货物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国,对美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19%。中国大量投资于美国金融资产,是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中美经贸合作具有互惠性,为双方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和大量的就业机会,助推两国产业结构升级,为两国消费者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的商品与服务。
美国对华贸易战确实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冲击,但“打在中国,疼在美国”。在美国政府对来自中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提高到25%之后,美国经济的关键领域增速放缓,美对华贸易逆差不仅没有缩减,有时反而更高。贸易战还对美国农民、消费者和相关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中美双方在诸多领域的利益和关切紧密交织,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经济上有很深的相互依存关系。中美若真的“全面开战”,不仅双方的利益受损,对国际社会而言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2.增加互信,管控分歧
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特朗普政府在贸易问题上多次反悔,互信缺失已成中美合作的最大障碍。2020年1月15日,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此之前,美国修正了错误做法,将中国移出“汇率操纵国”名单,为两国争端摁下暂停键,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利好。美国发动的贸易战进行了22个月,双方互有损失,伴随着多轮谈判,中美双方更加了解对方的能力、意志和底线。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协议,对此世界等待了太久,希望下一步协议的执行过程顺利一些。
信任是任何关系向前发展的必要基础,互信才能互利,互利才能共赢。中美两国唯有增进互信,管控好分歧,双方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世界经济才能劈波斩浪走出一片新天地。
3.和而不同,合作共赢
美国政府从2018年开始,加速围堵中国,比如以违反制裁伊朗的美国法律为借口,指使加拿大抓捕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并在世界各地全面围剿华为产品,为中美关系增添新的变数。近年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正成为全球关税下降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州商品交易会、“一带一路”建设、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非合作论坛、上合组织经贸部长会议等,中国在与世界的对话中赢得了更多的理解和信任。中美关系不是零和游戏,中美两国利益高度交融,合作领域广阔,双方应该也完全能够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了解互信,减少误判误解,这是中美两国的民心所向,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也是最为复杂的一对双边关系,我们应该客观面对过去,冷静把握现在,准确判断未来。对待中美关系,我们应该站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继续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态度,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就一定能够克服当前中美关系遇到的挑战,推动中美关系朝着协调、合作、稳定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