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宣讲 学习正当时 理论热点

落实以黄河文化赋能河南区域协同发展

时间:2021-03-2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蒋非凡吕红医((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2020年1月14日,省委书记王国生提出“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就要秉持革故鼎新的开拓意识,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要从黄河文化中汲取创新动力,高扬建设创新河南的风帆,奋起直追、跨越赶超。”

  当前,“十四五规划”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以黄河文化的多样化、深层次体验,通过有序的空间布局,推动黄河文化相关产业体系的形成。借助新技术、新媒体,实现黄河文化的创新发展。立足河南黄河文化在中国黄河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深度挖掘河南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基于不同地市的黄河文化定位,共同树立河南省的黄河文化形象。对接国家黄河整体战略布局,同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转型需求,实现省域城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设立黄河文化研究课题。通过设立重大研究课题,加强河南黄河文化发展脉络及其与相邻省市的文化交流现象的研究,论证黄河文化连续不断的人地关系规律,阐释黄河流域源远流长的“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支撑整个流域的一体化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不同地市特色,并加强与周边省市黄河文化的协同发展,推进河南黄河文化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的保护、传承、弘扬。

  建设黄河文化数字化发展示范省份。强化新技术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的应用。紧跟第四次工业革命步伐,大力推动黄河文化发展创新机制,突出新媒体、新技术等在加强黄河文化弘扬传播方面的作用,成为文化领域科技创新的引领者、贡献者。利用5G、云计算、全息投影等新技术,生动呈现黄河文化遗产内涵,以沉浸式体验,实现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的多维交互。

  挖掘河南优质文化资源,整合全球优质要素,推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文化旅游、智慧研学的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智慧化提升,形成黄河文化生态文明、产业发展、社会文化形态和内容的整体提升。

  构建黄河文化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明确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职能定位。将黄河历次改道流经的区县作为黄河文化传承的核心区,核心区县所在的地市及黄河冲积扇平原区域作为拓展区;河南省的其它区域作为辐射区。

  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大运河文化带”等,寻找其在河南省的发展共同点,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批城乡示范点。

  结合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分布格局,形成“两心两轴”的黄河文化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完善黄河文化城市与周边村镇之间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促进城乡文化发展要素的自由流动,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两心”:以郑州大都市区、洛阳都市圈分别为黄河文化区域协同发展主、次示范区域。黄河文化发展主中心区:以黄河文化为纽带,进一步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与开封、许昌、焦作、新乡等城市的融合发展。黄河文化发展副中心区:依托洛阳都市圈数量多、价值高的文物,进一步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强洛阳都市圈的一体化协同发展。

  “两轴”:黄河古都政治文化发展轴、黄河文化省域发展联系轴。黄河古都政治文化发展轴,依托河南境内的古都,沿连霍高速形成古都文化展示轴线,并支撑河南与陕西的协同发展。黄河文化省域发展联系轴,依托京港澳高速等主要道路,引导黄河文化发展动能的纵向延伸。

  打造黄河文化东中西协调发展的中部枢纽区域。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区域,依托其区位优势和黄河文化特点,对接既有的各种区域发展战略,树立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黄河沿线省区合作方案的形成,促进与其他省区的差异化协同,打造黄河文化东中西协调发展的中部枢纽区域。

  进一步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位于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带的黄河沿岸,包括运城市、临汾市、渭南市和三门峡市,面积5.78万平方公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核心区域,处于我国中西部结合带和欧亚大陆桥重要地段,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将黄河金三角区域为黄河文化一体化发展核心示范区,晋陕豫三省区域为黄河文化一体化发展拓展示范区。推动以拓展示范区中的郑州、西安、太原等城市为引领,辐射带动核心示范区的黄河金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研究”(批准号2020JC46)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课题“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文化协同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