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宣讲 中心组学习 学习服务 经验交流

抓示范规范 重创新实效 理论武装高质量助推富美鹤城发展高质量

时间:2021-11-26   来源:《中心组学习动态》第5期

鹤壁市委宣传部

  近年来,鹤壁市委高度重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通过示范引领、完善机制、创新载体、学以致用,不断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实践能力和工作本领得到显著加强,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富美鹤城建设。

  一、注重示范引领,着力在学深悟透上见真章

  鹤壁市委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不断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较早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市委于2019年1月出台1号文件,建立了市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制度,2021年2月以来,每次市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学习都有2名成员交流发言。二是加大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2020年以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36次,为全市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三是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市委书记马富国为全市党员干部讲党课,邀请省委巡回指导组旁听指导,获评“站位高、起步早、工作实、创新多、氛围浓、效果好”。四是扩大理论学习宣传阵地。以鹤壁“淇水讲坛”“大讲堂”为载体举办示范课堂,提升理论学习实效。比如,鹤山区充分发挥“鹤山名家大讲堂”平台作用,连续三年每月邀请知名专家为党员干部授课;宝山经开区将学习教育与“宝山大讲堂”结合,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学习,每两周举办一次“宝山大讲堂”,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示范区举办党史百年云课堂,广泛普及党史知识,让党员干部学好“必修课”。

  二、突出建章立制,着力在规范落实上筑根基

  鹤壁市委高度重视理论学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一是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评,要求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做到“十个有”,即有计划、有制度、有记录、有笔记、有总结、有审批、有考核、有通报、有调研、有数量。二是在学习质量提升上,坚持实行六项机制。计划机制,实行“年安排、季谋划、月推进”,确保学习有序推进。沟通机制,党委办公室、宣传部门协同策划,各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巡听旁听机制,2020年开展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听旁听45次,2021年已经开展60余次。比如,浚县设立6个巡回指导组,对全县11个镇(街道)、77个县直单位、470个基层党支部的理论学习情况及时督促指导。经费保障机制,为购买理论学习书籍、邀请专家授课等提供资金保障。定期通报机制,通过通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观摩比学机制,组织各县区和市直单位开展学习观摩,学经验、找差距、促提高。三是学习考核实施“八纳入”,即纳入市委年度绩效考核、市委巡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文明城市创建、意识形态督查、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党建高质量铸魂补钙工程。通过建立严密的考核体系,有力提升了学习实效。

  三、创新学习载体,着力在入脑入心上出实招

  在学习上不断创新形式、拓展载体,在学深学实上下功夫。一是用活“五种学习方式”。在平时抓紧自学方面,坚持原原本本学,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每人配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著作书架。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指定用书征订6.2万册,实现了科级以上干部、各基层党支部全覆盖。在以会代训领学方面,2020年以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19次,每次领学前做好功课,结合鹤壁实际领会精神,把工作、职责、问题摆进去,提升了学习实效。在党校学校讲课方面,组织市县两级党政领导赴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020年以来,市级党政领导干部讲思政课33次,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对学生立德树人的全覆盖。在沉到基层宣讲方面,市县领导干部深入“五个一”联系点、党史学习教育联系点调研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及时送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每位领导干部每月至少在基层调研1次。在交流中互学方面,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交流,并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交流发言文稿在《鹤壁日报》发表,2021年已刊登37篇。二是拓展“五个学习平台”。构建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专家辅导平台,2021年先后邀请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中科院教授黄金川等为市、县区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专题辅导报告40余次。推出党史学习教育APP专栏,党员干部实时掌上学习,目前,全市注册用户总量6.7万人,日均活跃人数1万人左右,累计学习点击量达360余万次。建强红色教育基地,命名石林军事会议旧址、第一届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旧址等一批市级党史教育基地,精心打造现场学习路线。打造特色教育展览,重点策划《永远跟党走党史主题展览》《鹤壁新区发展成就展》等系列特色教育展览12个,观展人数20余万人次。其中,淇县打造的“公交红船”流动学习教育展别有新意。融入文化活动,各县区先后举办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快闪、“讲个故事给党听”、戏曲进农村进社区、红色文艺轻骑兵下基层、“书香鹤壁”全民阅读等活动。三是打造“理论+五送”宣讲。坚持“理论+”融合宣讲模式,各县区因地制宜,组织劳模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巾帼宣讲团,为群众开展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全市开展党史宣讲、“永远跟党走”百姓宣讲、四史宣讲、弘扬抗洪精神宣讲2800余场,受教育群众40万余人次。其中,山城区“善行山城”好人宣讲团,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理论宣讲先进群体;2020年《鹤壁市理论宣讲助力疫情防控》经验做法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上刊发;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期间,推出送理论、送健康、送安全、送技术、送教育等“五送”宣讲600余场;发布多体裁网络宣讲视频,点击量达500余万次,取得较好宣传效果。

  四、坚持学以致用,着力在助推发展上强引擎

  鹤壁市委始终将理论学习作为指导实践和推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上见成效。聚力于“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五项行动,将办理的592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通过《鹤壁日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鹤壁市在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期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动员党员干部积极投身防汛救灾,开展灾后“双百”结对帮扶行动,交出了全市无一人伤亡失联、恢复重建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的优异答卷。二是在谋划发展上见成效。通过高质量学习,精准把握“三新”内涵,在全省率先谋划出台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意见,坚持扭住“355661”工程不松手,结合实际,提出建设“三个强市三个鹤壁”、实现“三富三美”的“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为鹤壁市未来的发展绘制蓝图。三是在推动富美鹤城高质量发展上见成效。通过高质量学习,为推进鹤壁从煤城变“绿城”再到现代化新城提供智力支持。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两年全省第三,“五位一体”服务机制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产业格局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煤炭产业占工业比重下降到6.8%,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到48%,国家发改委将鹤壁市产业转型升级做法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