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三聚焦”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漯河市重点围绕解决“谁来讲”“给谁讲”“怎么讲”问题,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聚焦“谁来讲”,让基层宣讲队伍更加优化。整合体制内外资源,通过组织遴选、开展系列宣讲比赛等方式,选调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30人组建市委宣讲团;从“百姓名嘴”、基层干部、企业家代表等群体中选调20名政治素质好、熟悉普通群众的宣讲骨干,组建市级“百姓宣讲团”;指导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组建党员干部宣讲团、国资国企宣讲团等系统宣讲团;结合实际组建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四支小分队,吸纳7900多名“万人助万企”首席服务官、驻村第一书记、社区在职党员、学校思政课教师为理论政策宣讲员、为民服务办事员,打造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文化知识广博、深受干部群众欢迎的理论宣讲队伍。
聚焦“给谁讲”,让群众成为基层宣讲的主角。组建企业宣讲小分队,2200多名“万人助万企”首席助企服务官深入1700多家包联企业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省市惠企政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组建农村宣讲小分队,180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包村干部深入文化广场、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医疗、教育、养老、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问题开展宣讲1300多场次。组建社区宣讲小分队,800多名社区在职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按照小型、分散原则进小区楼院、进居民家中,通过小板凳唠家常等形式宣讲,架起联系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将科学理论和惠民政策讲准讲透,将理论宣讲和服务群众融会贯通,受益群众达1万多人次。组建学校宣讲小分队,3100多名思政课教师通过学校巡讲、课堂精讲、课后泛讲、班会主讲等形式开展宣讲4000多场次,受众达16万多人次。
聚焦“怎么讲”,让党的声音浸润百姓心。坚持用好“宣讲+网络”形式,制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微视频(展播)》节目13期,推出思政课教师“精讲党的二十大”优秀短视频34部,在“学习强国”漯河学习平台、漯河发布APP、漯河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发。坚持用好“宣讲+文艺”形式,编排快板《礼赞二十大》、河南坠子《领航》、诗朗诵《光荣与梦想——献给党的二十大》等党的创新理论宣传节目近百个,组织开展“礼赞二十大 艺心永向党”漯河市“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活动、中原琴书艺术团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宣传等系列活动。坚持用好“宣讲+社科普及”形式,邀请市委党校和高校教师、行业专家等举办“沙澧讲堂”“漯河哲学社会科学论坛”等社科沙龙,阐释解读党的创新理论,让干部群众了解政策、理解政策,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坚持用好“宣讲+红色故事”形式,整理编写《沙北县委旧址解说词》,创作红色剧目《将军情》《将军缘》《将军魂》等,以沙北县委旧址、苏进故居、苏进红军小学等红色教育基地为依托,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现场讲解、展示展演以及红色故事进校园中,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漯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