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山城区:一群模范好人影响一座善行山城
近年来,鹤壁市山城区创新开展“善行山城”活动,组建好人宣讲团,打造“善行山城”好人宣讲品牌,深入城市农村、厂矿学校、广场楼院等宣讲党的 创新理论,弘扬善行义举,营造“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善行山城”好人宣讲团已开展宣讲 3700 余场次,受众达 20 余万人次。
善用大白话,让群众听得懂。从全区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中遴选出130余名理论水平高、善用群众语言的宣讲员,组建“善行山城”好人宣讲团。宣讲员深入广场游园、企业车间、群众家里,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宣讲身边人的先进事迹,与群众唠嗑话家常,用“大白话”解读“大政策”,用身边人感染身边人。说百姓话、拉百姓理,在互动交流中把理论政策讲“实”、讲“透”,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理论宣讲在最基层、最末端的“朋友圈”和“粉丝”数。作为一名社区民警,“中国好人”张彦光结合自身经历,用最朴实的话语讲述自己创建马扎舞台、护学岗,解决群众茶余饭后娱乐活动少、农民工的孩子放学后无人照顾等问题;金牌矛盾调解员唐风花以拉家常的形式,讲述自己创建“唐风花矛盾调解室”,解决群众家长里短纠纷,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感人故事;退休不退岗的交警李应喜到党政机关、厂矿企业讲述自己在市第四小学门口“20米路走了22年”的坚守护学故事,之后又带动斑马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加入护学队伍等。这些平凡的故事,不仅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好人风采,也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挖掘新形式,让群众记得牢。积极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模式,运用通俗易懂的方言、鲜活生动的事例、灵活多样的“微宣讲”方式,将理论融入老百姓最喜欢的小品、歌舞、相声等文艺形式之中,把“讲理论”和“演文艺”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截至目前,开展“文艺+理论+百姓宣讲直通车”“阅读+理论”“故事+理论”等文化文艺宣讲活动590余场次。同时,致力于将“互联网+”打造为理论宣讲的新兴阵地,依托掌阅山城官方抖音号、山城一枝花等网络媒介,探索“新媒体+理论宣讲”模式,制作“善行山城”之“时代新人说”“文明城市创建”“强国有我”等宣讲微视频20余个,以群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线上宣讲。
带头志愿服务,让群众得实惠。充分发挥宣讲团成员示范作用,组织宣讲团参加志愿服务活动730余场次,为辖区群众办好事,用行动践行好人的初心和承诺,用一言一行影响着周边群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抗洪救灾期间,“善行山城”好人宣讲团制作音频、视频、美篇等310余个,通过网络、大喇叭向群众解读党和政府政策,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山城名医郭长勋从医30余年,每年接诊患者万余人,对待家庭困难的患儿,他会主动免去其门诊住院期间的费用,同时提供免费吃住,为其做康复治疗。“95后”村支部书记张桂芳带领村民拆旧迎新,做墙绘,打造彩虹主题村庄,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孝老敬亲典范张鹏昌“躬身杏坛19载、照顾瘫痪父母25年”,践行了孝老爱亲的中华美德。城管队员刘新国、马强日复一日,手持小喇叭穿行于城区主次干道,宣传引导群众,并主动上门为需要帮助的群众修理水电暖。在刘新国、马强的带动下,加入义务为群众修理水电暖的志愿者已达30多人 。模范催人奋进,榜样带来力量。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加入“山城好人”故事讲述中,越来越多的群众接过“善行山城 ”的接力棒,更多人自觉点燃心中善念火种,“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模范好人影响一座善行山城”的生动实践正在惠及每一位山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