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宣讲 中心组学习 学习成果 心得体会

激活新质生产力“动力源”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时间:2024-08-07   来源:《中心组学习动态》第7期

  鹤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我们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鹤壁市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学以务实、研以致用,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鹤壁调研时提出的“聚焦聚力、乘势而上,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为目标,落实落细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意见》要求,积极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不断夯实、条件不断优化、潜力不断释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从全面起势到整体成势,再到迈向胜势,结出了累累硕果、绘就了恢弘画卷。

  一、锻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引擎,创新驱动迎来由关键变量到最大增量的嬗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省委书记楼阳生在鹤壁调研时指出,既要讲硬实力,也要讲软实力,更要讲核心创新力。近年来,鹤壁聚焦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2015年入选全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到2021年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再到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市,历届市委、市政府不断在创新载体、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资源等关键要素上发力,优化资源统筹布局,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标准规划建设科创新城,省科学院鹤壁分院、省社科院鹤壁分院正式运营,墨子实验室鹤壁基地、淇河实验室加速推进,神农种业实验室首家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落地鹤壁,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17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13家、142家,省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科创中国”试点建设综合排名保持全国第一方阵,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市,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特色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赛道,产业转型实现由立柱架梁到脱胎换骨的嬗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委书记楼阳生在鹤壁调研时指出,鹤壁提出的“四优三新”主导产业,符合“优”和“新”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成链成群。鹤壁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为打破“一煤独大”的困局,鹤壁从20世纪80年代着手布局镁、电子产业,到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电力、建材、化工、食品等产业,再到近年来“无中生有”发展数字经济、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等产业,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开展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新空间拓展、新品牌培育、新生态构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功引进华为、航天宏图、龙芯中科等35家头部企业落地鹤壁,带动533家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形成集聚,“女娲星座”首发“中原一号”等4颗卫星成功组网,天章卫星智造基地正式建成,生物医疗、农用化学品、生物育种等新兴产业链加速完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3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连续3年稳居全省第二,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三、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协同性,区域发展迎来由全域统筹到深度融合的嬗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要积极对接中部地区大通道建设,优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通道经济,加快区位交通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2023年11月,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鹤壁等豫北3市签署《共建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聚力构筑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和对外开放空间,为全省区域协同发展作出示范、打造样板。近年来,鹤壁坚持全域统筹、区域协同、一体联动,先后向南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向东规划科创新城,向北管理渤海社区9个村,创新宝山、山城、鹤山“三山”统筹和淇滨区、开发区、示范区“三区”协同机制,推进鹤淇一体化、鹤浚一体化发展,构建“太行叠翠、三水润城、一体两翼、三区协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有效推动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合理配置,促进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城镇化率达6319%,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市。

  四、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含绿量,生态建设迎来由补短补弱到提优提质的嬗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省委书记楼阳生在鹤壁调研时指出,鹤壁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对鹤壁生态建设成效给予高度肯定。鹤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十万大军战太行”,到21世纪初在全国率先发展循环经济,再到新时代开展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修复、推动绿色转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7%,淇河鹤壁段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提名案例、全省唯一,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60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47%,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山城区入选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河南省碳达峰试点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典型案例,海绵城市建设、新建筑行业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等做法被全国推广,创成全国第一批“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荣获“中国美丽城市”典范称号,鹤壁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了从“煤城”到“绿城”的华丽转身。

  五、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软实力,营商环境迎来由出新出彩到示范引领的嬗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省委书记楼阳生在鹤壁调研时指出,要下实功、出实招、办实事,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让企业家安心创业、科学家专注创新。近年来,鹤壁以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为抓手,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放管服效”改革,先后出台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举措49项,设立13只总规模超47亿元的科创投资基金,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成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首创的“五位一体”服务机制(即企业服务管家、金融服务专员、法律服务专员、警务服务专员、营商环境监督员联合协作,统筹服务企业的工作机制)受到国务院表彰,全面深化改革群众满意度测评连续2年位居全省第一,企业满意度调查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政务服务评价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二,连续2年获评“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连续5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优秀”等级,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已成为鹤壁“最亮名片”,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蓄了强大势能、提供了良好土壤。

  六、把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落脚点,人民生活迎来由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的嬗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民生的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分配制度,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鹤壁建市之初起点低、底子薄、基础差,历届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从修建学校医院、增设市场公园,到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推进棚户区改造;从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到推进灾后重建、建设“一刻钟生活圈”,民生事业全面提质。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0332亿元,是建市之初的2026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5万元,是建市之初的780多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2万元、居全省第五,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排名全省第二,省重点民生实事年度考核排名全省第二,平安建设蝉联全国最高奖项“长安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鹤壁将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走在前、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