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宣讲万里行
一、案例简介
为进一步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干部学院创新宣讲载体、扩大受众群体,精心组织开展“红旗渠精神宣讲万里行”活动,旨在打通理论宣讲、教育学生、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2021年,学院新时代理论宣讲团被授予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学院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入围河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优秀”名单,红旗渠精神研究中心被授予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2023年,学院成功入选河南省理论宣讲示范基地,新时代理论宣讲团荣获安阳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传递党的声音,打造理论宣讲“轻骑兵”
始终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视为重要政治任务和主要职责,坚持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相结合、与红旗渠精神相结合、与地方工作实际相结合、与个人专业优势相结合,积极开展各类宣讲工作。建立完善全流程宣讲督导机制,严格把控宣讲的政治关、纪律关、业务关,确保宣讲工作高质量推进。在学院宣讲团队中,党员占比达83%,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达100%。团队成员包括河南省青年理论宣讲专家、河南省党校系统和干部学院的精品课教师、河南省“新时代宣讲师”、河南省社科联的百姓宣讲员、安阳市社科基层宣讲团成员、林州市委宣讲团成员、林州市妇联的巾帼宣讲员等。
自2021年以来,重点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开展1400余场次的宣讲活动,覆盖27个省(区、市),惠及5万余名学员和1万余名党员群众。宣讲员运用严密科学的思维逻辑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向广大干部群众传递党中央声音。
(二)传承红色基因,打磨基层宣讲精品课
深入挖掘宣讲资源,围绕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扁担精神等,用好用深用活红色精神,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坚持“集体集智”备课与“导师制”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能力作风建设专题读书班理论培训、“导师制+项目制”辅导点评等活动。邀请基层村党支部书记、社区工作者、企业经营者等各领域代表担任选题顾问,为宣讲团提供热点选题和案例。常态化开展问卷调查,收集群众需求,使课程主题更加贴近群众的身边事、本地事。持续开展红旗渠档案资料征集、修渠人口述史研究工作,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注入新活力、激发新动能。密切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推出“两山理论在林州的生动实践”“林州乡村振兴主题课堂”等精品宣讲课程。截至目前,共开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题宣讲活动160余场,受众近8000人 。
(三)推动成果转化,创新党史宣讲载体
为高质量服务广大学员和基层群众学习党史,激励大家从百年党史中不断汲取前进力量,高标准打造“我们走过的路——党史学习主题教室”,推进“从百年党史看党的初心使命”等年度教学改革项目。在宣讲设计上,突出启发式宣讲和学员深度参与,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案例教学课堂和宣讲模式,有效破解了宣讲组织难、学习深入难、联系实际难、取得成效难等难题。相关课程得到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李艳杰、刘荣刚,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陈燕楠等专家的充分肯定。
(四)贴近基层群众,开通百姓宣讲“大篷车”
创新教学形式,将精品课程“我们走过的路——党史学习主题教室”转化为“移动课堂”,选派优秀师资,组建党史宣讲小分队,开通百姓宣讲“大篷车”。宣讲对象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企业工人、学校师生、城乡居民等社会群体,有效解决了基层干部群众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单一、渠道闭塞、方式枯燥等问题,将宣讲延伸至基层的“神经末梢”。宣讲团队先后深入安阳市五县(市)四区,为148个单位的5000余名干部群众进行现场宣讲。
(五)打造特色阵地,延伸理论宣讲“云课堂”
将现场授课宣讲与“云视频”空中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搭建“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学习教育、中国精神”网络宣讲平台,打造党史宣讲特色阵地。依托红旗渠纪念馆的现场教学,开通双5G网络,运用腾讯视频会议模式进行网络连线宣讲,对驻阿曼大使馆党委、清华大学EMPA香港政务人才班等进行线上宣讲。通过“云视频”空中课堂的宣讲方式,先后邀请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院校专家,开展中国精神系列讲座及党史学习教育精品课程分享活动。截至目前,利用特色宣讲平台阵地开展60余场次的宣讲,覆盖人群1万余人次。
(六)精准组合课程,开展“红旗渠精神宣讲万里行”活动
优化课程组合,将专题讲座、情景党课、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机融合,持续开展“红旗渠精神宣讲万里行”活动,深入推进红旗渠精神进高校、进机关、进企业。截至目前,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广州市委党校等单位开展宣讲,直接受众达1.5万余人。
三、效果启示
红旗渠干部学院秉承“立足主责主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传递党的声音”的理念,在做好党性教育工作的同时,扎实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坚持做好干部群众的“翻译官”、新时代的“说书人”、党的声音的“传播者”,确保干部群众能够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营造党的创新理论人人学习、人人践行的浓厚氛围,全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见效出彩。
一是发挥师资优势,开展“轻骑兵”宣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政治过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通过建立宣讲组织、强化宣讲队伍、打造宣讲品牌等措施,将师资优势转化为宣讲优势,进一步夯实宣讲基础。
二是活化宣讲载体,开展“大篷车”宣讲。学院拥有“红旗渠精神+”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优质资源和特色课程。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将特色课程转化为基层宣讲的优质载体,将特色学习展览阵地转化为基层宣讲的流动阵地,有效扩大了宣讲覆盖面。
三是注重情景体验,开通“云直播”宣讲。依托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等现场教学点,通过“云视频”空中课堂的宣讲方式,由宣讲团成员在现场进行即时实景直播宣讲,大幅提升了宣讲的情景性、互动性和代入感,使红旗渠精神以更便捷、高效的方式传承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