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宣讲 中心组学习 学习服务 经验交流

夯实文明实践 助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时间:2024-12-03   来源:《中心组学习动态》第11期

  长葛市委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长葛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搭建文明实践新舞台,创新理论宣传新模式,夯实联系群众新方法,实现“两个文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双翼齐飞。

  一、注重统筹谋划,筑牢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

  长葛市充分盘活调配各类资源,因地制宜打造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文艺创作基地、城市书房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群众家门口”培育新时代文明新风。

  (一)加强阵地联动。作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始终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要求落实、高品位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已建成1个中心、16个所、398个站,延伸打造分中心9个、基地3个、实践点25个,形成“中心、所、站、分中心、基地、实践点”六级网络阵地,开通覆盖城乡的“新时代之声”智慧广播系统,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建成许昌市四星级以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9个,成为许昌市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最多的县市。同时,邀请40余家公益组织入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91家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结对帮扶,通过结对行动,文明实践阵地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

  (二)全面夯实责任。各实践所(站)“一把手”分别由各级党组织书记担任,形成“抓书记、书记抓”的工作机制。每月发布工作提醒清单,从重点工作、活动类型等方面对基层进行指导,让基层干部干有方向、做有目标。将每月15日定为长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日”,100多支市直单位志愿服务队分赴结对村,开展“万人志愿服务大会战”;每周五下午,各市直单位、社区志愿服务队到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开展“全民洗城”义务大扫除,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让文明实践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员干部经常参与志愿服务率达100%。

  (三)健全保障机制。加大人、财、物保障力度。2023年事业单位改革中,长葛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编制进行扩充,由原来的15人增加至51人,加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2023年市财政拨付项目资金80万元、奖补资金285万元,用于推动基层文明实践所(站)提质增效。在市慈善总会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基础上,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周、“99公益日”募集更多资金,为活动开展提供财力支撑。同时,构建社会化志愿服务队伍体系,指导社会公益组织全面融入爱心帮扶、助残济困、社会治理等领域,让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长葛市爱心传递协会在16个镇(办事处)设立分会,会员达5000余人。全市40余家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入驻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心连心志愿服务队常驻志愿者480余人,举办文艺演出150余场、戏曲培训班35期、舞蹈培训班42期,服务社区居民46万人次。

  二、聚焦群众需求,激发“两个文明”相互促进新活力

  长葛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来抓精神文明建设,增进人民福祉,集志愿之所能聚高质量发展之“魂”、破产业发展之“困”、解精神文化之“渴”,为长葛市高质量发展蓄满正能量。

  (一)凝心铸魂,找准行动坐标。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和传播中,长葛市着力创新方式方法,使用脍炙人口的“群众味”语言,在“听得进”上精耕细作,通过“文艺+宣讲+服务”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117名县级新时代宣讲师和志愿宣讲员,走到群众身边、田间地头,用家常话开展宣讲500余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村庄、进校园、进企业,实现群众在哪儿,宣讲就讲到哪儿。

  (二)立足实践,拓宽增收之路。聚焦群众产业发展需求,整合农技、司法、卫健等职能部门各类专业志愿队伍,成立农技指导、法律普及、健康关爱、应急救援等16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实施“科技直通车”“健康直通车”“文化直通车”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建成横向联系各行业系统、纵向覆盖城乡社区(村居)的专业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为群众提供各类专业型服务。2023年以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537人次。大周镇双庙李村投资100万元,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网红直播间”,全村一半居民有河南电子商务经营许可证,每年线上交易额超6亿元,被阿里巴巴集团评选为“中国淘宝村”。“长葛融媒优选”爱心助农志愿服务队已经直播280余场,帮助农户销售蔬菜水果8000多万斤,为农户实现增收1000余万元。

  (三)以文惠民,滋润百姓心田。发挥新时代文化联盟和农民文化合作社作用,开展文化文艺进基层培训,集结专业文化志愿者,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精彩的表演、厚实的文化干货送到百姓家门口。拓展“我们的节日”活动载体,组织戏曲进乡村、文艺轻骑兵、快乐星期天等“文化进万家”活动300余场,配送价值28万余元的农家书屋图书到群众手中,在群众家门口放映农村数字电影2400余场,为乡村少年宫配备价值15万余元的科学实验包、DIY手工材料包等物资。“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的模式,让文化场所切实发挥作用,不仅丰富各镇的文化生活,还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大周镇的安塞腰鼓、农民运动会、集体婚礼,南席镇的老虎舞,坡胡镇的猫头鞋、剪纸等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各镇的文化名片。

  三、突出参与认同,奏响“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最强音

  长葛市坚持常态长效,拓宽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工作路径,以基层的创造力凝聚文明实践的生命力,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文明活力。

  (一)创新实践形式。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夜间模式”“假期模式”和“共享模式”,将文艺演出、文化体验与志愿服务融为一体,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瞄准群众喜爱的义工理发、义诊,打造爱心夜市;聚焦职工解压焕能、素养提升需求,打造文明夜校。后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延时开放到晚上9时,推出戏曲、非遗等展演。增福镇“法治小夜校”经常解答群众关心的婚姻、赡养、经济纠纷、未成年人保护等问题。暑假期间,长葛市4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步开展“我在文明实践所站过暑假”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舞蹈、绘画、音乐、书法、辅导暑假作业等活动,解决800余户群众暑期孩子看护难题。2023年腊八节期间,全市开展“万人同品腊八粥共享吉祥幸福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放免费爱心粥的地点实现全市16个镇(办事处)、市区每条主街道全覆盖。

  (二)打造特色品牌。“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已成为长葛城市名片的生动载体。全市实名注册的志愿者已达987万人,平均每7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通过开展培训、以赛代训等方式,有效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技能,使志愿服务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先后组织开展工作培训班10期,编印、发放《长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手册》8000余册,对各镇(办事处)宣传委员、村党支部书记及相关志愿者集中轮训。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5场,打造出“葛天新声”“钟繇学堂”等品牌项目20多个。其中,“筑起离婚防火墙”志愿服务项目在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葛天有约”红色场馆讲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成功破解长葛红色场馆讲解员匮乏的难题,荣获河南省2024年文明实践示范培育项目大赛一类示范培育项目。“爱心助考”和“孝道大餐”分别获评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河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项目。

  (三)倡树文明新风。坚持以“家风”润万家,以“新风”破陈规,以“礼德”倡文明,以乡风民风高质量培育让全市城乡融合发展成色更足。依托“家风故事会”“家庭文明建设活动”“评选最美家风家训”等,弘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优良美德;成立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指导398个行政村(社区)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五会”制度,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连续12年举办“德耀葛天”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不断健全道德模范的帮扶、礼遇制度,形成尊崇、弘扬、争当道德典范的浓厚社会氛围。全市累计涌现“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中国好人”等国家级先进典型21人,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好人”等省级先进典型45人,镇级以上先进典型2000余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长葛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为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长葛力量。